又是一年端午时
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
节日氛围浓厚
居民通过不同习俗迎接端午
划龙舟、洗午时水、吃粽子
立志成为美食达人的小编
最爱的还是
这口可甜可咸、馅料包罗万象的
各式粽子了
01
端午节到来前,鹅埠镇红罗村村民会到山上采集天然粽叶和草绳,在糯米中加入五花肉、咸蛋黄、香菇等食材作为馅料,裹扎后熬煮2小时即可食用。除了咸味的肉粽,村民还会制作灰水粽。糯米用当地烧制的木灰浸泡后,裹扎成粽子,熬煮8~9小时。煮熟后糯米金黄、晶莹剔透。
02
在小漠镇南香村,有一种特别的粽子名为“大盘粽”,当地话也叫做“栀粿”。传统制作方法是用糯米浸渍后用手工石磨磨成粉浆,配入捣碎栀子,浸泡滤渣成为黄色药液,然后又再用姜碱液拌匀。因工序繁杂,如今更常见是做法是用食用碱加入茶水与糯米浆搓匀,放入蒸笼蒸熟,出锅后放凉,用纱线切成小块,盛放于白瓷盘上,蘸芝麻花生红糖粉吃,甜润爽口,凉喉解渴。
赤石镇横坑村做的粽子是圆柱状的,称之为“牛脚粽”。用食用碱加入糯米,以“芒蒲”作为粽叶,以竹篾捆扎,熬煮6~7小时而成。村民习惯蘸红糖、白砂糖或蜜糖食用。
文、图/李晓慧(南方都市报)
视频/许凯斯(深圳广电)莫荣宝(深圳特区报)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