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鲘门海鲜市场,陈清月开了一家小小的档口,做了二十八年马鲛鱼丸的她,不仅自己爱吃,也向街坊四邻和外地来客分享着这种传统美味。陈姐告诉我们,他们一家人都会做马鲛鱼丸,就连年仅十岁的小孙子,也是个搓鱼丸的“老手”了。
新鲜的白腹马鲛鱼刺少肉多,是制作鱼丸的最佳选择,其中,以两到三斤且大小均匀的马鲛鱼为最佳。将鱼摊平在砧板上,剖开、剔骨……手起刀落间,鱼肉便跃然案上。马鲛鱼肉质松软细嫩,只需拿起勺子轻刮,无需过多力道,便可将大片鱼肉刮出。
鱼肉刮出来之后,则开始磨鱼茸。制作过程中,陈姐毫不吝啬地分享着做马鲛鱼丸的诀窍:“这两步是最关键的步骤啦,这两步没做好,口感会差一大截的。”她一边把堆叠起来的鱼肉顺着砧板磨细,一边用手挑出较粗糙的鱼丝,这样才能确保鱼丸保持细腻顺滑的口感。
鱼茸磨好后,装进盆里,混入蛋清、油等材料,以及最重要的灵魂调味料——大地鱼粉。大地鱼,学名“比目鱼”,本地人习惯叫它“铁脯鱼”,其味道醇厚,鲜美异常。将其晒干、烤制、磨粉,就成了独一无二的调味佳品,烹饪时只需加入少许,便可将“海的味道”融入到食物当中。“我们都不用味精鸡精的,我们有更天然的调味料,大地鱼粉放进去,就很鲜!”这是靠海而居的疍家人的坚守。
完成调味后,就可以开始搓丸。搓丸讲究的是手法和力道,要用力反复揉搓、拍打鱼肉,中途不能停,直到鱼肉成糜状且微黏手才算是“火候”到家了。一只手从大盆里轻轻剜起一团鱼肉糜,一挤一攥,一颗晶莹的鱼丸从虎口挤出,另一只手则快速拿小汤勺刮至蒸片上,熟练者速度极快,甚至无需汤勺辅佐。最后上锅蒸四十分钟,富有弹性,味道鲜美的马鲛鱼丸便大功告成,除了直接食用,还可以作为“炒、煎、煮、煲”的原料再做加工。
无论是节日团聚还是日常会友,深汕人的餐桌上都少不了一盘马鲛鱼丸。
“不论是日常还是过节,我们都会吃马鲛鱼丸,这象征着团团圆圆。”陈姐的儿媳妇徐雪兰告诉我们,许多在外地的深汕人即使尝遍了各种美食,心中还是最惦记家里的马鲛鱼丸。
“我们这边的人从小吃到大,就是喜欢这个味道。”当记者问起马鲛鱼丸的特点时,正在购买鱼丸的余先生对我们说道。
看似不起眼的小小鱼丸,细细咀嚼,咸中带鲜,既有海风的味道,又承载了深汕人对海的记忆、对家的爱意,也许在深汕人眼中,最好的食物无需来自远方,家乡的味道便是人间至味。
文/新浪深圳 深圳晚报
图、视频/新浪深圳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