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通港大道左幅全线贯通,为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投产提供便利交通条件。
作为南北方向交通的城市主干路,通港大道是深汕特别合作区内部骨架路网“五横六纵”其中“一纵”,是港口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联动发展的交通运输大动脉。项目串联起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二期项目和小漠国际物流港,建成后将为汽车投产、集散、出海提供坚实交通保障,助推“港产城”联动融合发展。
通港大道全线长约12.7公里,起于红海大道,终点接深汕大道,按双向8车道标准建设,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通港大道分南北两段建设,南段长约2公里,已于今年2月通车;北段长约10.6公里。全线设2处隧道,1处全互通立交。
据通港大道北段代建单位深高速集团项目总经理李俊波介绍,深高速通过对小漠港隧道等关键线路和左幅道路进行科学资源调配,在保持总工期不变的情况下,提前7个月实现左幅双车道通行目标。接下来,深高速集团将全力组织剩余工程施工,尽快实现通港大道全面开放社会车辆通行。
通港大道北段计划2024年6月建成通车,已完成形象进度超过九成。目前,左幅已全线拉通,标志标线、路灯、护栏等设施已全部完成,暂不对社会车辆开放;右幅除小漠港隧道及绿宝路桥等部分路段外,主体结构均已完成,部分路段已完成沥青路面施工。
值得一提的是,通港大道项目建设亮点纷呈:小漠港隧道全长约1.3公里,是深圳市首座超大跨度、超大断面矿山法施工的长隧道。深高速秉承“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的理念,创新性采用全工序成套隧道机械化施工,在施工安全管理中引入bim仿真模拟技术,提升了项目管理品质安全。通港大道在建设过程中积极践行环保理念,在设计阶段通过生态化选线,减少对原地貌的破坏和弃方;在施工阶段积极引入资源化循环利用技术,创新开展“泥沙分离”废弃渣土资源化应用,为基建领域减碳作了有益探索。
通港大道项目多次获得深圳市安全文明示范工地、深汕特别合作区安全文明工地红榜、深汕特别合作区年度环保示范工地等荣誉,力争打造成为深汕工程建设领域的新标杆。(通讯员 晏金科)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