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整车下线到“开拓者1号”首航欧洲,从“飞地”加速起飞到民生设施加快落地投用,深圳都市圈战略增长极如何抢抓新赛道、激活新动能?
全国首部规范由“飞出地”全面主导区域协调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广东省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正式施行,为“飞地经济”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明确提出深汕加快建设成为区域合作发展示范区、自主创新拓展区、粤港澳大湾区辐射节点区的“三区”目标以及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新区、产业新城、田园都市的“三城”定位,为深汕特别合作区未来的发展描绘了清晰的蓝图。
《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正式发布,明确了“一主两副一极四轴”的总体发展布局,其中“一极”为深汕特别合作区战略增长极,支持深汕打造重大产业项目承载地、新引进重大项目目的地和区域高质量发展孵化器、驱动器。
比亚迪首条滚装船舶“开拓者1号”满载5449辆新能源汽车驶离小漠国际物流港,开启“国车自运”时代。
今天的深汕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头号工程,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全力打造深圳都市圈,战略增长极这张金色名片。
都市增长极,产业新高地。如何高水平打造好深圳都市圈战略增长极?
目前深圳市出台的各项惠企政策已全面覆盖深汕特别合作区,同时深汕出台了《支持商贸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加快科技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等多项暖企惠企政策,有效发挥市、区政策叠加效应,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同时,深汕高端电子化学品产业园的建设运营也在加速推进,致力于成为深圳市半导体材料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并努力打造国内电子化学品园区的标杆基地
深汕还在鲘门片区积极打造深汕湾机器人集聚区,已引进华睿丰盛、显控科技等机器人企业以及深汕湾科技城、锐博特等平台项目
一个小漠港,连通大世界、承载大发展。
前不久,海关总署同意增设“4415999t”作为深汕特别合作区海关统计经济区划代码,并于3月5日起正式施行,这标志着深圳都市圈重要一极融湾融深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迈出了关键一步,对深汕全域建设世界级汽车制造城和国际汽车贸易枢纽中心,拓展深圳外贸新阵地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带动就业,环境留住人才。深汕特别合作区已经从早期实际管理人口不足6万的人口流出地转变为实际管理人口近14万的产业新城,企业选择扎根深汕看中的不仅是产业布局、土地空间、交通设施,还有这里的“烟火气”“人情味”。
在一个新兴的城区,如何安家?为保障住有宜居深汕特别合作区加速构建“双六十”住房保障体系。截至目前,全区规划建设保障房项目17个,其中建成项目9个,共12554套保障房套数占居住住房套数的73%,到“十四五”末期全区新增各类住房6万套能满足约18万人安居乐业的住房需求。
目前,南外深汕西中心学校、市二高深汕实验学校已经投用,全市最大的高中园——深圳中学高中园今年9月开学,计划招生3300人。
在建的学校还包括深汕实验学校、市二高深汕学校、深汕外国语学校、百合外国语深汕学校、深职大深汕校区等。
四镇原有的“四中四小”也得到了改造提升,各镇都将配备一所对标深圳教育标准的九年一贯制学校。
均衡优质的教育资源正成为深汕吸引人才落户的向心力。
医疗卫生与每一个人的幸福息息相关。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深汕门诊部平稳运营4年多。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深汕医院正加快建设,规划床位800张,总投资14.71亿元,今年1月完成主体结构封顶,预计明年底投入使用。
同时,鹅埠比亚迪社康中心预计今年中期建成,第二家社康中心已在小漠片区选址建设。“空陆一体”30分钟医疗救援体系已经构建,实现深圳、汕尾两市跨区域转诊救治,为居民提供更全面、更便捷的医疗服务。
随着产业的加速发展和城市建设的不断完善聚起新动能,链接新未来,深汕特别合作区正逐步夯实深圳都市圈战略增长极的硬核支撑,创新发展、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新区、产业新城、田园都市初绽芳华。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