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一年来,深汕特别合作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全面增量提质,全力加速倍增,加快打造现代化的产业新城、滨海新区和田园都市。
一、综合
根据深圳市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深汕特别合作区地区生产总值124.59亿元,比上年增长30.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82亿元,增长0.7%;第二产业增加值66.23亿元,增长51.3%;第三产业增加值44.54亿元,增长17.7%。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1.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3.2%,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5.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63828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23249美元),比上年增长19.3%。
图1 2019—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图2 2019—2023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合计44.75亿元,比上年增长79.3%,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5.9%。其中,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3.67亿元,增长6.8%;数字与时尚产业增加值5.97亿元,增长6.7%;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1.24亿元,增长94.0%;绿色低碳产业增加值32.10亿元,增长135.2%;新材料产业增加值1.13亿元,增长10.1%;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增加值0.35亿元,增长24.8%;海洋经济产业增加值0.29亿元,下降9.0%。
全区年末常住人口7.93万人。其中常住户籍人口5.11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64.4%;常住非户籍人口2.82万人,占比重35.6%。
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45亿元,比上年增长29.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8.22亿元,剔除上年大额一次性支出因素后,下降5.4%。
二、农业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5711亩,比上年下降4.1%,其中,蔬菜播种面积20086亩,下降0.6%。水果实有面积22074亩,下降9.5%。全年蔬菜产量34177吨,下降0.8%;水果产量29195吨,增长12.8%。
表1 2023年主要畜产品产量
全年水产品总产量4.42万吨,比上年下降0.02%。其中,海产品3.75万吨,增长1.0%;淡水产品0.68万吨,下降5.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6.75亿元,比上年增长77.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2.0%。分门类看,制造业增长301.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0.1%。
图3 2019—2023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及增长速度
图4 2019—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3.0%,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7.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44.6%和6.4%。
分行业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前十大行业依次为: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0.1%;汽车制造业增长18977.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42.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0.8%;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长17.5%;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04.3%;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下降11.1%;金属制品业增长63.0%;仪器仪表制造业下降6.7%;农副食品加工业同比下降5.6%。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比上年增长81.0%。其中,出口交货值下降69.4%,出口交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比重0.3%。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4.9%,比上年下降4.8个百分点。
表2 2023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2.19亿元,比上年增长194.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6.15元,下降2.12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6%,下降2.7个百分点。企业资产负债率84.5%,比上年上升10.4个百分点。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41.03万元/人,比上年下降33.6%。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29.49亿元,比上年增长26.4%。全区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3.10亿元,增长21.9%。
四、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17亿元,比上年增长23.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0.64亿元,增长25.1%;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01亿元,增长4.3%;金融业增加值11.17亿元,增长40.0%;房地产业增加值9.98亿元,增长24.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10.38亿元,增长3.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3.55亿元,增长12.7%;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加值0.50亿元,增长0.8%;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加值0.59亿元,增长7.0%;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加值0.03亿元,增长10.6%。现代服务业增加值38.12亿元,比上年增长0.7%。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6%,利润总额增长20.7%。
图5 2019—2023年服务业增加值及增长速度(%)
全年旅客运输总量111.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5.0%。
表3 2023年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量及增长速度
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664.28万吨,比上年增长6.7%;集装箱吞吐量5.54万标箱,下降33.8%。全区年末拥有港口泊位数5个,其中万吨级泊位3个。
年末固定电话用户6342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5.57万户。年末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49万户。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54.9%。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70.3%;非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53.3%。分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增长59.8%,民间投资增长25.1%,港澳台商经济投资增长160.2%。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二产业投资增长52.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57.0%。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0.0%。工业投资增长52.3%,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43.2%,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76.0%。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8.5%,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38.6%。
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45万美元。
表4 2023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表5 2023年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六、商业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81亿元,比上年增长7.3%。
图6 2019-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长速度
全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销售额比上年增长112.8%,其中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增长117.7%,限额以上零售业销售额增长83.3%;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比上年增长10.4%,其中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增长17.9%,限额以上餐饮业营业额增长3.4%。
七、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有25991人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6230人参加了失业保险。
表6 2023年末全区参加各类保险人数
年末提供住宿的各类社会服务机构2个,床位23张。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458人。全年共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095.41万元。
八、教育与卫生
年末全区各级各类学校总数36所,毕业生3417人。在校学生1.35万人。年末全区有幼儿园14所,在园幼儿 2954人。有小学16所,在校学生7595人。有普通中学6所,在校学生2930人。
年末全区有卫生医疗机构12个;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99张,增长3.6%;卫生技术人员225人,增长19.7%。全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完成诊疗量15.17万人次,增长27.8%;入院人次1992人次,病床使用率30.2%。
九、城市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区公共供水综合生产能力7万立方米/日。全年公共供水总量1290.23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43.0%。其中,居民生活用水453.72万立方米,行政工业用水572.33万立方米,经营服务用水264.18万立方米。
全年全区用电总量9.0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8.6%。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10亿千瓦时,增长23.2%;工业用电量 3.30亿千瓦时,增长134.3%。
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100%。
年末公路总里程288.19公里。年末公共交通营运线路总长度329.30公里,比上年增长34.3%。年末公共运输车辆60辆,比上年增长100%。全年公共汽车客运总量93.6万人次,增长74.4%。
全区管养范围绿地面积70.97公顷。年末共有公园3个,比上年增加2个,公园面积5.57万平方米,增长328.4%。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9.4%。
全年共发生建筑施工、道路交通和火灾等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31起,死亡11人,受伤34人。其中生产安全事故17起,死亡9人,受伤12人。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2.29人。
注:
1.本公报中2023年数据为初步统计数。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结构、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的2019年至2022年数据为年度核算数据,2023年数据为季度核算数据。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深圳相关产业发展规划的口径,包含工业、规模以上服务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与国家、广东省及内地其他城市有所不同。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4.个别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5.规模以上服务业范围是:(1)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个门类和卫生行业大类;(2)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三个门类,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四个行业小类;(3)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两个门类,以及社会工作行业大类。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家禽饲养量、工业产品产量等指标2022年基数有调整,2023年增长速度按调整后的基数计算。
7.本公报中毕业生人数是指2023年秋季入学毕业班的准毕业生人数,即将于2024年夏季毕业的人数。
8.本公报中“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是指日供水量一千吨以上或供应范围达一万人以上的农村饮用水水源地。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