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应急管理局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九游会网页入口

热门搜索: 住房保障 招聘 比亚迪 企业开办
九游会网页入口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政民互动 走进深汕
当前位置: 九游会网页入口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 > 法治政府建设

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应急管理局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2023年,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应急管理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深汕法治建设实际,持续深化依法行政,深入开展法治政府建设,法治政府建设取得积极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坚持党的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一)坚持全局上行下效学法用法。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全面从严治党系列重要论述,在局党委(扩大)会议、局务会、支委会、党员大会中组织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局主要负责同志严格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全局上下以党关于新时代加强法治建设的思想理论成果为指导,强化法治观念严格依法办事,不断提高工作法治化水平,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二)提升行政决策法治化水平。充分发挥法律顾问法律咨询作用,聘请专业律师担任法律顾问,对于部分重大、敏感、法律关系复杂的行政决策和行政执法活动,主动邀请法律顾问参与决策,认真听取法律顾问建议,将法制审核作为重大行政执法决定做出的必经流程,规范重大行政执法的监督流程,积极落实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实行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

  (三)严格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根据《广东省司法厅关于做好全国统一行政执法证件换发工作的通知》(粤司函〔2022〕100号)要求及市司法局工作安排,符合执法资格的持证人员全部完成全国统一行政执法证件换发工作,配发综合行政执法制式服装,同时对未持有执法证的在职在编人员,积极配合司法部门开展行政执法证培训考核工作,确保行政执法人员依职权开展行政执法工作,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我局现有持证人员13人。

  二、把握工作要点,深化拓展法治思维实际运用

  (一)提高执法监督检查效能。牢固树立依法行政观念,准确把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修订对行政执法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在安全生产执法过程中做到职权合法、程序合法、依据合法,不断增强法治思维和安全生产执法能力。运用广东省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试系统组织开展年度学法考试,通过以考促学、针对性教学,进一步提升党政机关人员法律知识储备和法律素养,夯实依法行政专业基础。组织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宣贯培训活动和局干部职工参与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活动,加强执法典型案例的学习,熟练掌握重点检查事项和自由裁量标准,通过线上法制教育网和应急管理网络学院平台,持续加强安全生产执法人员法律法规和执法业务培训,加深干部职工对业务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解和掌握,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执法水平。

  (二)突出重点领域执法工作。采用重点企业全覆盖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的方式开展执法行动,2023年累计执法检查企业48次,发现隐患57个,行政处罚44家生产经营单位,罚款金额共计597.2272万元,其中执法监督处罚10次,罚款金额15.3万元,提前完成典型案例报送率及合格率双100%的年度目标;紧盯特种作业持证上岗,对无证或持假证上岗作业累计处罚9宗,处罚金额12.8万元,将相关执法案例汇编成册,发至工贸及危化企业,切实做到处罚一起、警示一批、教育一片;开展联合执法,优化营商环境,执法检查企业家数同比下降27.7%;持续开展各类危化品专项行动,深化“消地”协同,联合消防和属地开展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督导检查,严厉打击涉危化品违反犯罪行为。组织区有关部门在春节、清明节等重点节假日期间联合开展烟花爆竹“打非”专项整治行动,累计查获10公斤左右手持小烟花。

  (三)健全完善风险防范、预警监测体系。依托市应急管理局“1 11 n”监测预警体系、城市生命线工程,实现智慧深汕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投入运营,基本构建“1 4 n”的城市运行智能监测和管控体系,接入市应急管理大数据库森林防火45个监测点的视频和热成像等感知数据,14处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边坡实现自动化监测并接入省、市系统,设备有效运行率达100%;我区全员下载使用“圳应急”app,通过掌上视频监控、事件上报、积涝信息等功能模块使得深汕工作人员能够快速检索有效数据并调用事件视频监控,有效提高应急响应的速度和效率;市应急管理局正在建设无人机管理平台研究对接“百千万工程”信息综合平台,为我区无人机灭火提供系统支撑。目前我局与区智建中心共接入小型无人机3台,加快尝试使用该平台进行无人机森林防火、日常巡查和应急处置的应用。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1 45 17”应急预案体系(1个区总体预案,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4大类别45个区专项应急预案、17个部门预案),并完成数字化预案系统进度82%。

  (四)建立“线下+线上”矛盾纠纷化解“深汕模式”。全面推进群众诉求服务站点建设,采用重建或升级改造的方式,按照“六有”(有牌子、有窗口、有系统、有队伍、有制度、有效果)标准全面翻新区级及四镇群众诉求服务大厅,同时下沉力量配备与资源,在全区39个村(社区)实现群众诉求服务站点覆盖率100%。同时结合全区发展实际,在四镇均设立了1个群众诉求服务特色站点,广泛分布在重点楼盘、房企、居民小区、建设工地、市场等地,真正将“八有”标准落到实处,随时接处群众反映问题,实现群众诉求服务在身边,引导群众就地反映诉求;完善“社区发令、部门执行”机制,统筹基层调配全区诉求服务资源,推动各类资源下沉社区,对需要跨级跨领域调处的矛盾纠纷,通知相关职能部门到场调处,让村(社区)成为群众诉求服务主阵地。推广以来,各村(社区)已发令733宗;强化群众诉求服务宣传和奖励工作。各街道、社区、站点持续推广宣传群众诉求工作,按照“三必贴”要求,在全区广泛张贴群众诉求服务二维码20000余张,用最大力度将“光明模式”深汕化,做到群众诉求随时扫码,提交诉求即收即办,办理进度实时更新。深汕特别合作区群众诉求服务平台上线以来,全区共受理群众诉求3573宗,已化解3336宗,化解率为93.37%;投诉建议为648宗,纠纷调解为2664宗,法律服务为87宗,心理服务为84宗,帮扶救助为90宗;司法确认为9宗;涉及人数为24075人,涉及金额为1708.68万元,保障人民群众合理诉求依法及时妥善解决,实现矛盾纠纷发现在早、化解在小、预防在先。

  (五)优化政法大数据办案平台。区政法大数据办案平台运营人员完成了公检法办案人员以及新入职人员进行系统操作培训。在培训前完成了跨部门办案平台账号权限开通,经过排查和试运行,确认可以正常流转案件。承办人及案管账号可正常阅卷、发送刑事案件协同子流程。培训着重对检察院协同办案过程中常见误操作情况的处理方案进行讲解,收集了公检、检法、法司交互过程中的办案业务问题。深入了解刑事案件音视频随案流转情况,协助沟通各单位工作机制改进,深入推进全面单轨工作。同时,与区公法中心社矫业务人员、法援业务人员对接,开通协同助手账号,现场演示操作,解决实际办案问题。2023年,深汕公安分局已通过跨部门办案平台向深汕检察院移送案件189宗,实现网上电子换押146人;深汕检察院通过平台向区法院移送公诉案件97宗,深汕法院移送区党政办(司法科)社区矫正案件2宗。

  (六)立体式开展扫黑除恶、反邪宣传。制定实施《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扫黑除恶斗争举报奖励暂行办法》,张贴、派发宣传单覆盖39个行政村(社区)、全区工地企业,累计普及1.8万人次。在鲘门高铁站建成全区首个扫黑除恶主题枢纽式宣传阵地,以宣传贯彻《反有组织犯罪法》为抓手,围绕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总目标,提升全民参与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的认知度。在赤石镇新厝林广场举办了反邪教进农村宣传活动。通过立牌、横幅宣传、发放宣传资料、循环播放反邪宣传视频、现场答疑、趣味问答、入户走访等方式进行反邪教宣传,指导群众如何认清邪教的真面目,讲解真实案例揭露邪教的本质和社会危害性,对邪教活动做到不听、不信、不传、不参与,以本土化、接地气、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活动形式,让群众看得见、听得懂、记得住,达到入心入脑的实际效果,进一步增强群众安全防范意识,营造了浓厚的反邪教氛围。

  区应急管理局(政法办)将持续以习近平法治思想领导政法、执法等一切涉法工作,持续推进应急管理、政法、信访现代化治理能力建设,开展好法律法规、业务知识等内容的学习活动,进一步增强工作人员的法律法规及业务水平,争取实现在法律法规上是专家,在相关业务领域方面是行家,培养锻造应急管理和政法铁军。

  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应急管理局

  2024年1月31日

【我要纠错】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界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