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深入挖掘深汕女性在社会、家庭、职场等各个领域的贡献与影响,让更多人了解她们的故事和经历,弘扬巾帼精神。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巾帼联合会(以下简称“区妇联”)陆续推出“奋进新时代 巾帼展风采”系列人物和集体报道专栏,传播优秀事迹,树立“新时代 新深汕 新女性”榜样形象,激励全区广大妇女同胞追求自己的梦想,共同为深汕高质量发展贡献巾帼智慧与力量。
深汕特别合作区小漠镇东旺村,波光粼粼的虾塘,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一网下去,百余只成人手指粗细、长须体白的虾在网窝中高高跃起……刘秀平站在塘边,看着眼前不断跳跃的虾,她自豪地说:“养虾这条路子走对了!”
刘秀平在虾塘中播撒饲养饲料
1999年,刘秀平嫁到东旺村,为了更好地照顾家庭,刘秀平和丈夫林海群商量,决定在“家门口”创业,进行虾塘养殖。二十四年如一日,刘秀平凭借着“巾帼不让须眉”的韧劲和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成功将养虾产业发展壮大,走出了一条创业致富路,成为当地妇女创业就业的模范。
刘秀平在从事养殖前家庭条件一般,住的还是瓦房,家里又有四个孩子要照顾,支出较大,了解到养虾成本低,五六十天左右就可以有收成,而且深汕的水源水质好,于是,她开启了养虾之路。
从贫穷的农村姑娘,到养殖大户,刘秀平的蜕变之路充满了坚韧和智慧。刚开始养虾时,刘秀平遇到了不少困难,但她从不退缩。她每天起早摸黑,观察虾的生长情况,精心调控水质,预防疾病。在她的努力下,虾塘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产量连年攀升。刘秀平边养边学,在实践中摸索出了许多宝贵经验。在她的精心照料下,虾塘里的虾长得又大又肥。为了让虾肉更加鲜美,她还采用了喂食贝壳的方法,使虾肉口感更加爽脆。然而,养殖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天气变化、水质污染等都可能给虾塘带来灾难。”刘秀平说。但刘秀平总是迎难而上,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
刘秀平虾塘中收获的虾
随着刘秀平的养虾经验越来越丰富,她的虾塘从最初的10亩,发展到现在的100亩,规模越来越大。
刘秀平不仅自己养殖成功,还乐于助人。她经常义务为周边村民提供养殖技术指导,分享养殖经验。在她的带动下,不少村民也纷纷投入虾塘养殖,走上共同致富之路,同时让虾塘养殖成为当地一张亮丽的名片。
不过,虾塘养殖的收入并不稳定,市场价格波动较大。为了拓宽销售渠道,刘秀平跟随潮流,主动学习,通过微信、抖音等平台进行产品推广。她的虾因为品质好口感好,受到了更多消费者的欢迎,网上订单成为重要销售渠道。
在忙碌的养殖工作之余,刘秀平还担任了村妇联的兼职副主席。虽然文化程度不算高,但她非常重视这份工作,认为这是为广大妇女同胞服务的好机会。她积极参与妇联组织的各种活动,带领妇女姐妹学习养殖技术,交流致富经验。同时,作为一位先天性聋哑孩子的母亲,她还特别关注村里残疾儿童和自闭症儿童的情况,主动参与志愿服务,为困境家庭提供帮助。
区党工委委员、组织人事局局长、妇儿工委主任彭戈同志为深圳市“最美乡村巾帼致富能手”颁奖,(图左七)为刘秀平。
今年,刘秀平被评为深圳市“最美乡村巾帼致富能手”。得知喜讯后,刘秀平非常惊喜,她觉得自己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谈到未来,她希望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同时还要发挥妇联干部作用,帮助更多农村妇女走上致富道路。她坚信,只要勤劳肯干,妇女也能顶起半边天。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刘秀平正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书写着属于她的精彩篇章。她身上展现出的“她力量”,激励着更多妇女姐妹勇敢追梦,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巾帼力量。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