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展现先锋形象、彰显党员风采,“深汕先锋”特开设专栏,讲述“身边的党员先锋”先进事迹,以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进一步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是中国首个特别合作区,它位于广东省汕尾市西部,粤港澳大湾区最东端,西北与惠州市惠东县接壤,东与汕尾市海丰县相连。20年前,当林应和在为求学奔波时,就经常从这片土地经过,“那时我们经常在鲘门停车休息和吃饭,对这里很熟悉。”2021年2月,林应和受市卫健委委派来到深汕特别合作区公共事业局挂职,他带着一股家乡情怀,全身心投入了这片正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的产业新城、滨海新区和田园都市的热土。
如今,林应和担任区疾控卫监中心负责人、区疫情防控办综合组副组长,负责疫情防控、医疗卫生、疾病控制等方面的工作。他作为技术专家填补了深汕疾病预防控制专业的空白,为区疫情防控工作和公共卫生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刚到深汕时,林应和面临着区医疗设施不完善、医疗队伍组建不成熟,管理弱、医疗基础弱等种种迫在眉睫的问题,而且人手十分稀缺,他毫不犹豫、迅速投入到工作。在市疾控中心工作时,林应和先后在多个科室轮转,积累了大量疾控业务经验。来到深汕后,这些经验很快都派上了用场,对于谁负责什么工作,哪些材料该如何上报,他都十分熟悉,林应和在不知不觉间成为了市区之间的一座桥梁,牵头建成深汕核酸检测实验室,引进疾控专业人才并强化人员培训和锻炼,实现了深汕疾控机构和专业队伍从零到有的突破、从有到专业的转变。
与时间赛跑,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队伍初步搭建成形,便迎来了疫情,林应和以多重身份协助区疫情防控办统筹全区疫情防控工作,积极落实各项工作,妥善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守住了深汕一片净土,取得了疫情政策调整前始终未被击穿的成绩。
为了保障流调工作顺利进行,他担任区流调队长组建30人的专业流调队伍,建成流调中心,培训220名教师参与流调工作。为了做好全区核酸检测保障工作,想尽办法把核酸检测服务送进工地、企业、乡村、学校、景区、高速服务区等,开展全员核酸检测60多轮,累计核酸检测人数超过1000万人次。为了保证能第一时间处置各种突发情况和任务,他机不离手,24小时在线,生怕错过每一条信息每一个电话,延误战机。疫情期间,不管是凌晨两点的高速服务区、暴风雨的渔港码头、黑灯瞎火的山区,还是通宵达旦的流调中心,只要有可疑疫情,就一定会有林应和带队的身影。那时大家心里都有一句这样的话,“疫情防控有事找林主任,核酸检测有需求找林主任。”
永葆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不少人将林应和作为优秀的榜样向他看齐,殊不知在林应和的认知里,自己也是在向优秀看齐,“能成为党员的都是非常优秀的人”,他将党的宗旨与工作宗旨相融合,在自己的岗位上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他说:“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服务于广大群众,实实在在地提高了大家的健康水平,很多人会说一声你们辛苦了,但这是我们的本职工作,也是我们的工作宗旨,跟我们党的宗旨是一致的,是高度融合在一起的。”身为老党员,他将持续发挥自己的党员先锋作用,继续做好年轻专业队伍的组建培养工作,加快推进深汕卫生健康机构的落地建成,保障深汕群众的健康安全。
一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公共卫生专业队伍的支撑。林应和与他带领的团队,便是深汕这座冉冉升起的闪耀新城的守护者。回望来时路,林应和侃侃而谈,似乎有说不尽的话语,这些都是一步步的实战经历;话及未来,他眼含星光,在他眼中,深汕是一片充满着机遇与挑战的热土,这里处处都是年轻的血液,他们羽翼初成,满怀着干劲与希冀,期待着迈向更远!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