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 | “五笔连书”擘画“百千万工程”深汕实践新篇章-九游会网页入口

热门搜索: 住房保障 招聘 比亚迪 企业开办
九游会网页入口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政民互动 走进深汕
当前位置: 九游会网页入口 > 专题专栏 > 赤河情 > 望鹏山·美文荟

南方都市报 | “五笔连书”擘画“百千万工程”深汕实践新篇章

  图片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是广东省委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瞄准的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服务的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目标是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


作为广东省创新区域协调发展的“试验田”,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大抓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改革、社会力量参与,聚焦强县、兴镇、富村,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朝着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是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倍增发展年”。深汕将以“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抢抓《广东省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实施的重大契机,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锐意进取、敢作善为,走“以产兴城、以城带乡、以工哺农、产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打造深圳都市圈战略增长极和重大产业项目承载地、新引进重大项目目的地、区域高质量发展孵化器、驱动器,加快建成区域合作发展示范区、自主创新拓展区、粤港澳大湾区辐射节点区和现代化的滨海新区、产业新城、田园都市,在新的赶考路上交出“百千万工程”深汕答卷。

  起笔·产业经济    # 细描区域发展“动力点” #


  翻开深汕特别合作区产业地图,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张风劲潮涌的制造业画卷。

图片


  01总投资250亿元的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期全面投产,二期加快建设。

  02东风李尔、佛吉亚、京西重工、壁虎科技等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深汕汇聚,协鑫、德方纳米等新型储能、新材料头部企业相继落户。

  03湾区首个高端电子化学品产业园授牌。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深汕特别合作区把“百千万工程”重要机遇转换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对照省、市赋予的定位,积极打造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主,新型储能、新材料、智能制造机器人产业为辅的“一主三辅”现代化产业体系。当前深汕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基础逐步夯实,集聚效应逐步显现,正向全域打造世界级汽车制造城全速迈进。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0%,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5%,主导产业加速壮大,经济动能日益强劲。


  农村是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基础单位,也是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关键所在。发力“百千万工程”,深汕特别合作区如何寻找乡村振兴新动能? 


  鹅埠镇新园村出产的生蚝肥硕甜美。近年来,新园村蚝产业通过“企业 村集体”的产业模式,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经营,蚝产业年产值预计达1亿元。

  同样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鲘门镇朝面山村开办了全区首家村集体自办的农家乐,开业以来生意火爆,即便不是周末,也有游客专程来此品尝正宗农村走地鸡、卤鹅、大肉森等特色农家菜。


  在“百千万工程”的大浪潮下,深汕特别合作区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日益增强,县镇村发展的短板正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


  行笔·美丽圩镇    # 勾勒联城带村“支撑线” #


  当前,深汕特别合作区正举全区之力实施“百千万工程”,镇街建设稳步呈现新风貌。


  平坦宽阔的通村道路、规范整齐的沿街商铺、干净整洁的农家院落……漫步在深汕特别合作区赤石镇,一幅秀美和谐的乡村新画卷在人们面前徐徐展开。这一切的变化还要从美丽圩镇试点街区建设说起。2023年10月,赤石镇美丽圩镇项目基本完成验收,主干路的街道街巷、建筑景观、夜间照明、户外广告等方面实现了改造提升,镇街人居生活环境得到全面提升。

  美丽圩镇顺利推进,四镇各完成1条特色街区提升,因地制宜提升圩镇整体风貌,丰富圩镇文化内涵;完成4.67公里道路改造和沿街立面提升,美丽圩镇一期实现“面子”“里子”双提升;“五光十色”都市乡村示范带覆盖4镇24个行政村,新建成鹭月岛等10个节点。


  “百千万工程”号角的吹响,正深刻影响着深汕特别合作区,在推进镇街人居环境整治,塑造美丽圩镇新风貌上的全方位振兴,一幅生机勃勃的新发展壮美景象正在深圳最东端生动展现。


  提笔·党群合力    # 描摹基层治理工笔纹理 #

  “擂茶”是深汕地区的民俗文化之一。2023年以来,深汕特别合作区创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方式,以茶传情,以茶兴治,赋能“百千万工程”。一方面,将擂茶这一传统民俗融入现代治理,集聚人气、拉近党群距离,激发共建共治共享活力;一方面,强化党建引领,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推动资源力量下沉,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截至目前,深汕特别合作区已依托“擂茶会”成功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27件,化解率达96.2%。红罗畲族村、百安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1镇9村入选“2022年度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镇、村”,数字乡村项目获评2023年全国数字乡村创新大赛优秀奖。

  在“百千万工程”牵引下,深汕特别合作区以城乡发展为整体抓好全域统筹,系统谋划镇村资源共享、要素流动、服务均等、文化认同,齐头并进打破城乡“边界感”;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创新协作发展大局,在城市环境对标对齐、公共服务普惠共享等方面高水平对接深圳。


  01深圳中学高中园建设加快推进,今年9月将建成投用。

  02百合外国语深汕高级中学、深汕实验学校、市二高深汕学校、深职大深汕校区均已开工。

  03北大深圳医院深汕医院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04规划建设保障房项目17个,其中建成项目9个,共12554套;在建项目8个,共11721套。


图片


  顿笔·深化改革    # 点染城乡融合发展“均衡面” #


  过去一年,步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黄金期的深汕特别合作区喜讯连连。


  《广东省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正式施行,为深汕发展改革提供坚强法治保障;《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公布,赋予深汕战略增长极使命……


  近年来,深汕特别合作区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试验工作不断深入,初步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


  2023年,深汕特别合作区首个村企合作产业园签约,区属国企与村民小组、村委会签订合作协议,以“政府监管、企业运作、村集体合作”创新模式推进村留用地开发建设产业园。农村集体留用地入市,为村民增收提供了长久、稳定保障,也腾挪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广阔天地。


  农村土地不仅是村民们的家园,还关系到每个人的“钱袋子”,如何盘活闲置土地,让土地生金、让农民增收?


  鹅埠镇水美村是一个传统水稻种植村,过去因零散种植收益少,村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积极性不高,加之年轻劳动力外出工作的多,曾导致部分耕地撂荒。如今村民将闲置、撂荒土地统一流转后用于连片化、规模化种植杂交水稻,既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实现耕地保护,还能让村民们从土地中解放出来,除了租金收入,还通过务工等多渠道增加收入。


图片

  从过去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民生有短板到如今改革红利不断叠加,群众安居乐业,企业纷至沓来。深汕特别合作区用好改革这关键一招推动深汕蝶变。


  收笔·社会参与    # 定格深汕乡村建设“实景图” #


  推动“百千万工程”实施,除了苦练内功也巧借外力,企业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2022年9月,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分中心落户深汕,以水美村、新园村、民新村作为科研试验基地,开展新品种育种试种、优质品种示范种植、耐盐碱水稻示范种植等工作。过去一年,水美试验田高产稻亩产突破1200斤,民新盐碱地试验田“巨人稻”亩产达到1300余斤,打破广东海水稻亩产纪录。

  盛夏时节,走进位于赤石河东岸的鹭月岛,草木繁茂、群鸟翩跹,尽显大自然生态之美。很难想象,以前这里是一处乱石淤积、河床裸露的砂石场。“我们对这处废弃的砂石场进行生态活化利用,提升河道防洪蓄洪能力”,深汕城综集团相关负责人指着不远处的露营帐篷说,改造后这里成为了深汕新晋网红“打卡点”,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图片

  乡村休闲产业资源丰富,乡村基础设施发达,深汕特别合作区在延伸乡村产业链价值链,推动城乡融合,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化等方面大有可为。一个个崭新的乡村建设故事正在这片土地上书写。


【我要纠错】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界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