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处于起步爬坡关键时期的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简称“深汕合作区”)正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重大机遇,全力冲刺“城市质量提升年”和“全面履职建设年”工作目标。在“百日奋战”行动成果的基础上,全区上下再鼓干劲、再添措施,推动新城建设各领域批量形成早动工、早建设、早投产、早见效的良好局面。时隔一月,“深汕视点”获悉,深圳港小漠港区已顺利在九月底建成首个泊位水工结构。
深圳,因海而生,傍海而兴。10月15日,2019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在深圳开幕,以“蓝色机遇、共创未来”为主题,围绕现代港口建设、海洋高新技术与装备制造、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等领域,推出了“高精尖”技术成果。作为深圳第“10 1”区,深汕合作区正加快助力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其中,加快深圳港小漠港区建设便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
作为深汕合作区“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的先导性、基础性重要项目,深圳港小漠港区承担着为深汕合作区构建临港特色产业体系、打造港产城融合的现代海港产业新城的重任。项目一期工程泊位岸线641米,港区总面积约46万平方米,规划建设两个10万吨级多用途泊位和一个5万吨级泊位,吞吐能力450万吨/年。至2035年,小漠港区规划年吞吐量为1800万吨,远景年吞吐量将达到7500万吨。作为深圳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圳港小漠港区的功能和定位与深圳港区形成良性互补关系,承担疏解深圳部分港口功能,将真正建设成为综合性的深水港,并力争建设成为粤东地区最大的港口。
广东盐田港深汕港口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华生表示,深圳港小漠港区项目一期工程已在新中国70周年大庆前顺利完成首个泊位水工结构,并已同步完成泊位上部结构及后方回填工程。截至目前,码头基槽及港池疏浚、基床抛石、沉箱预制及安装等分项工程已完成,项目施工转向码头上部结构施工、沉箱内回填、沉箱后棱体抛填及码头后方陆域地基处理工作。项目计划到2021年3月竣工。
深汕合作区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最东端,是珠三角通往粤东的桥头堡、深港向东拓展辐射的战略支点。深汕合作区也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要在这里建设南方大港和重要商埠。李华生说,小漠港区被寄予“再造一个盐田港”的厚望,除了港口外,陆域区域还将包括商贸物流园、临港产业园区,对深汕合作区以港建城、港为城用、城以港兴具有重要意义。
伴随着深圳港小漠港区加快建设,各项配套工程建设已提上日程。当前,有关部门正与广东盐田港深汕港口投资有限公司加快研究建设远洋渔业基地、海洋科技研发基地和邮轮码头等工作。可以预见的是,今后投入使用的小漠港区,除运输建材满足城市建设外,重点将覆盖果汁、牛奶、冻肉、粮油等进口农副产品的冷链运输和配送、深加工上,以满足大湾区群众消费升级的需求。
文/刘淑芳
图/左佛亮
部分图片由项目部提供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