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红鲜亮的茄子挂满枝头,一名工人仔细打量片刻后,剪下一个油亮饱满的茄子装进袋中。这是记者日前在位于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鹅埠镇水美村“菜篮子”试验基地看到的一幕。
试验基地一角
深圳市“菜篮子”基地是指本市企业在本市区域内、外经营管理,产品以供应本市市场为主,并经市农业主管部门认定的从事“菜篮子”产品生产、流通、加工的基地。
今年春耕,深汕特别合作区土地资产运营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简称“深汕土地管理公司”)在水美村已流转土地上试点种植60亩蔬菜作物,打造“菜篮子”试验基地。
紫油油的茄子挂满枝头
民以食为天,如何把“菜篮子”拎得更稳当?
深汕土地管理公司通过市场调研,初步选定茄子、苦瓜及西葫芦这三类有稳定的销售市场、种植及管养难度适中的常规种植品种。“在综合考虑育种时间、种植效果等情况后,我们最终选定了茄子。”茄子项目种植负责人李远洋介绍说,根据茄子生长习性,公司从已流转土地中筛选出排水、荫蔽效果良好的60亩土地打造茄子种植基地。
工人展示刚采摘的茄子
目前基地种植的品种是“黑元帅”(科兴1号),也叫“烧烤茄”,其皮薄肉嫩,口感软糯,因适合烧烤得名。“我们基地的茄子都是自然长熟的,不打农药,吃着放心。”
今年汛期降雨持续时间较长,茄子迟迟无法采摘,但再过十多天,基地茄子将迎来上市旺季,一亩地能摘近5000公斤茄子,预计全年总产量将达30万公斤,可实现产值约60万元。“茄子产量这么大,会不会卖不出去?”面对记者的疑问,李远洋表示:“基地目前已与市区多家农产品经营单位达成收购意向,茄子不愁销路。”
完成分拣的茄子正在等待装车
据介绍,茄子种植、管护、采摘、分拣等各环节都吸纳了附近大量村民就业,让村民实现“家门口”上班,拓宽村民增收致富门路,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今年62岁的李木兴是水美村本地人,以务农为生,现在是基地的一名管护。“之前种地都是‘看天吃饭’,收入很不稳定。现在打理基地农田,每个月能按时领工资,生活也越过越好了。”
接下来,深汕土地管理公司还计划与深圳市农产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发展“订单农业”——即农户根据订单组织安排农产品生产,在深汕范围内建设2-4个“菜篮子”基地(基地面积共约1000亩),种植毛节瓜、茄子等农作物,推动深汕特别合作区农业高质量发展。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