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随着一体化进程持续推进
“飞地经济”发展迅猛
“飞地经济”有助于
打破区域间的壁垒和隔阂
实现区域创新资源与产业结构互补
在广东
深汕特别合作区所在区域
由过去落后的粤东经济“洼地”
经历机制调整成为深圳“飞地”
目前正跃升为创新发展“高地”
深汕特别合作区因合作而生,因“特殊”而兴。目前,广东省正以“一盘棋”谋划、“一体化”推进的方式,由深圳全面主导、汕尾积极配合,持续在增量提质、做强能级上下功夫,高质量建设深汕特别合作区。通过机制创新打破区域间的壁垒和隔阂,实现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深汕特别合作区这块深圳的“飞地”展现出了产业协同、共享发展的强劲动能。
自2018年以来
深汕特别合作区地区生产总值
年均增长26%
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0%
今年上半年
地区生产总值达100.65亿元
同比增长65%
呈现出积厚成势、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冲压、焊接、涂装、总装……
走进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二期
机械臂有条不紊地作业
零部件配送车来回穿梭
随着一道道工序流转
一辆辆新能源汽车驶下生产线
距离该园区5分钟车程便是小漠国际物流港
比亚迪出口海外的汽车能在此快速登船
大大节省了企业物流成本
从比亚迪超级工厂落地深汕,到如今地区生产总值超百亿元,初步构建起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主,以新型储能、新材料、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为辅的“一主三辅”产业发展清晰路径,深汕特别合作区花了3年时间。成效如此显著,首先得益于顶层设计和机制创新实现“一盘棋”谋划、“一体化”推进。
深汕特别合作区所在地汕尾市地处粤东,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广东省积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为汕尾市寻找基于自身资源优势、与珠三角深度协作的路径,同时助力拓展深圳市土地空间,延伸产业链,从而实现优势互补、产业共兴。
01 2008年 成立深圳(汕尾)产业转移工业园(由汕尾市主导)
02 2011年 扩容升格为深汕特别合作区(由深圳、汕尾合作共管)
03 2018年 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管委会揭牌,由深圳全面主导经济社会事务、按照经济功能区架构推进建设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明确要求深圳“创新完善、探索推广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体制机制”。
2023年11月,《广东省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正式施行,对深汕特别合作区的组织机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资源配置、协调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和明确。
“广东省授权深圳市全面主导深汕特别合作区各项工作,地区生产总值在深圳纳统,解决了此前深汕特别合作区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管人和管事相分离的难题。”
广东省法学会地方立法学研究会会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地方立法研究基地主任朱最新认为,《条例》根据深汕特别合作区实际需要,突破传统管理体制机制壁垒,确立了深汕特别合作区高效发展管理体制机制,实行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管委会合署办公,按扁平化模式、创新“大部制”机构、精简设置区直机关,创造性开设全国首个特别合作区法院、检察院,为深汕特别合作区踏上全新的发展快车道保驾护航。
港产联动
在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发展进程中
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
“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
各展其长、协同发力
推动资源配置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
小漠国际物流港的建设
便是一个生动案例
走进小漠国际物流港,只见一排排新能源汽车整齐地停放着,等待上船出海。
“小漠港拥有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为粤东地区泊位等级最高的多用途公共码头,现已开通欧洲、中东、东南亚、南美等外贸滚装航线,通达全球汽车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今年汽车出口有望突破7万辆。”
作为拓展经济发展空间的“蓝海”,小漠港助力深汕特别合作区引来了新能源汽车“链主”企业比亚迪,进而带动东风李尔、京西重工、延锋国际、佛吉亚、速腾聚创等20多家上下游企业进驻,构建起从汽车新材料、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整车制造到汽车贸易出口的完整产业生态。
02 2022年 持续加码,投资200亿元建设新能源汽车整车及核心零部件生产基地
03 今年 今年又签约三期项目,新投资65亿元,主要用于建设电池生产线及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工厂,从而形成了从零部件到电池再到整车制造的全产业链布局
在比亚迪布局的8个国内生产基地中,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是唯一毗邻海港、重点面向海外市场、实现“厂港联动”的大型生产基地,整车下线后,仅需5分钟车程即可抵达港口。
2023年,跟随比亚迪的脚步,主要生产汽车座椅核心器件及原材料的东风李尔在深汕特别合作区实现当年拿地、当年动工、当年投产,满产情况下可年产座椅40万套。位于飞驰智能科技产业园的东风李尔汽车座椅生产车间内,生产线在紧锣密鼓地组装配件,经过多道组装工序和检测工序后,这些座椅将运往距离其11公里处的比亚迪整车生产基地。
“在汽车座椅研制这一细分领域,东风李尔在全球位居前列。公司注重创新研发,在国内设有专门的技术研发中心,仅对比亚迪腾势z9这一新车型的座椅研发投入就已超1.3亿元。”
随着新能源产业聚链成势,深汕特别合作区进一步明确了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主,以新型储能、新材料、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为辅的“一主三辅”产业发展布局。深圳将深汕特别合作区作为经济功能区进行一体化规划,让其全面融入深圳的产业体系中。按照《深圳市加快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深汕特别合作区将全域建设为世界级汽车制造城。今年年初,深圳印发《2024年促进汽车出口工作方案》,提出支持深汕汽车制造和出口,纵深推动汽车“产运贸”一体化发展。
深汕特别合作区科技创新和经济服务局局长聂品表示,随着港口运输和先进制造业联动发展的交通大动脉通港大道通车,疏港铁路加速推进,水路、陆路和铁路为一体的综合集疏运体系即将建成,深汕特别合作区港口繁荣、产业兴旺的“港产城”融合发展步伐将更加稳健,到2025年将初步建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制造城,搭建起高端整车制造创新中心、零部件绿色制造中心、前沿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和国际汽车贸易枢纽中心。
固本拓新
走在深汕特别合作区
可以看到
深汕工业互联网制造业创新产业园
南山智造深汕高新产业园
深汕科技生态园
锐博特创新产业园
时尚品牌产业园
等高品质产业空间科学布局
还有不少产业园区里塔吊林立
机器轰鸣,施工车辆往来穿梭
呈现出一派火热景象
深圳市显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斌介绍,显控科技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深圳市专精特新企业,拥有hmi(人机界面)、伺服驱动器、运动控制器和机器人等工业自动化关键技术和产品,累计获得国家专利95项。作为集设计、研发、生产与销售于一体的工业自动化九游会网页入口的解决方案供应商,显控科技与华为、比亚迪、富士康、西门子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密切。
发力智能制造的同时,深汕特别合作区推动建设深汕高端电子化学品产业园,大力发展5类半导体材料、3种高端化工新材料和新能源材料。
深汕特别合作区还引入深圳优质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资源,让选择在深汕发展的企业、人才与深汕居民一起,共享与深圳“同城同质同效”的基本公共服务。深汕特别合作区公共事业局副局长朱三华说,今年9月,深圳最大的高中园深圳中学高中园已投入使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深汕医院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将填补深汕三级综合性医院的空白。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界面